Kaiyun·「中国官方网站」-云开官方认证平台

关税“围追堵截”之下22家光伏企业宣布了156GW+出海设厂计划-Kaiyun·「中国官方网站」

0517-87515666

公司动态 分类
关税“围追堵截”之下22家光伏企业宣布了156GW+出海设厂计划发布日期:2025-02-09 浏览次数:

  

关税“围追堵截”之下22家光伏企业宣布了156GW+出海设厂计划

  新年伊始,美国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基于此,中国出口美国的光伏产品最高关税升至60%。

  回顾2024年,海外市场风雨如晦,贸易壁垒层出不穷,美、欧等国对中国光伏连挥关税大棒,反倾销调查和加税政策几乎贯彻全年——

  3月,印度、土耳其先后发布通告,对部分特定中国产光伏产品加征关税,印度决定继续对原产于或进口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用EVA胶膜征收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土耳其裁定对原产于中国并经由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克罗地亚及约旦五国出口至土耳其的光伏电池、组件征收25美元/平方米反倾销税。

  Kaiyun中国

  4月,欧盟对中国光伏企业展开反补贴调查,还更新了所谓“中国经济扭曲报告”,称中国光伏、风电、电动汽车等新能源产业存在国企占比高、政府干预多等问题。此后数月,欧盟、美国对中国及东南亚光伏产品持续展开调查。

  5月,美国发布对中国产品加征301关税四年期复审结果,光伏电池、组件产品关税从25%加码到50%,9月末正式生效;6月初,美国对东南亚四国(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光伏产品的“反规避”关税豁免结束;11月29日,美国宣布四国反倾销税率范围在0—271.28%,最终结果将在2025年年中公布;12月,美国宣布将根据301条款提高对自中国进口的太阳能晶片、多晶硅和部分钨产品的进口关税,晶片和多晶硅的关税税率将提高到50%。

  可以看出,上述国家对中国光伏加征关税的产品范围已经从电池、组件扩展到硅料、硅片甚至是EVA胶膜等辅材,地域范围也从中国本土产能逐渐扩散到东南亚等更多国家。

  面对如此猛烈的围追堵截,中国光伏企业迅速调整海外产能布局,规避关税风险的同时也在不断开拓新兴市场。光伏們梳理光伏企业出海建厂数据后发现,2024年,共有22家企业出海建厂,项目总量30个,地域覆盖6大洲(南极洲除外)、18个国家,涉及产能超过156GW。

  整体来看,在美国的最新关税政策以及未来可能导致覆盖面扩大的风险之下,考虑到地缘政治风险问题,中国光伏企业出海设厂的范围从传统的东南亚四国开始转向中东及美洲地区。随着晶硅主产业链的出海设厂,相关配套的辅材厂家也在探索海外建厂的可能性。

  从覆盖地域来看,2024年,中国光伏的产能出海已经覆盖全球,30个项目覆盖6大洲18个国家,其中,亚洲9个国家、19个项目;欧洲3个国家3个项目;非洲2个国家3个项目;北美洲1个国家3个项目;南美洲、大洋洲各1个国家1个项目。

  进一步细分区域来看,上述30个项目中,分布在中东国家的项目是11个,占比36.67%,东南亚国家的项目是10个,占比33.33%,其他地区项目综合是9个,占比30%。也就说,2024年的中国光伏产能出海版图上,中东、东南亚和其他地区已经“三分天下”,渐成鼎足之势。

  值得注意的是,超过7成的项目是在2024年6月份之后陆续公布的,这基本与海外关税政策加码的时间相吻合,从上表也可以看到,中东市场的项目布局快速超过东南亚。

  实际上,近两年以来,海外关税政策持续收紧,对于中国光伏企业来说,出海设厂已经成为大势所趋,但海外建厂需要综合考虑地缘政治风险、产业配套、电力供应以及人工成本、当地的政策要求、可能涉及的关税风险等,对于企业来说,决策难度较大,由此海外产能的落地进度与效率要远低于国内。

  从产业链分布来看,电池、组件环节出海建厂的项目数量最多,达到17个,占比56.67%,产能规模超过110GW,单体规模超过10GW的项目共有4个,分别是晶科能源的沙特10GW电池+10GW组件项目、钧达股份的越南14GW光伏电池生产基地、钧达股份的阿曼10GW高效光伏电池项目、秦能光电的阿曼8GW组件+2GW电池项目。

  电池、组件是目前各国关税针对的重点产业链环节,为了规避关税风险,2024年,电池、组件产能出海市场最为分散,晶科、晶澳、天合等13家企业,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等4大洲、11个国家设立工厂。

  辅材环节的产能出海共有6个,涉及逆变器、光伏玻璃、支架,投资金额最高的项目都在马来西亚,一个是旗滨集团在马来西亚的光伏玻璃工厂,投资约116.48亿元;另一个超过百亿元投资的是德业股份的马来西亚生产基地,主要生产逆变器和储能电池。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专门针对辅材的关税并不多见,且暂未波及东南亚及中东地区,所以当下辅材出海的市场仍以亚洲为主。

  硅料硅片环节的项目共有5个,出海市场以中东地区为主,最大的项目是TCL中环在沙特建设目前海外最大规模的晶体晶片厂,产能规模20GW,投资额约151.31亿元。协鑫科技在阿联酋投建的全球最大颗粒硅项目,产能12万吨,以及青海丽豪在非洲安哥拉设立的多晶硅厂,产能15万吨,这两个项目的投资金额也都在百亿元人民币左右。

  Kaiyun中国

  单独的海外电站投资,只有赛维集团一家,11月份签署伊朗光伏电站合作项目。此外,诺成光伏在塞尔维亚的1GW太阳能组件工厂+200兆瓦太阳能发电站项目中,包含了电站项目;红狮集团印尼光伏一体化工业园区也包含了一个2GW 的光伏发电厂。

  值得一提的是,红狮集团印尼光伏一体化工业园区是2024年唯一一个海外投资的光伏一体化项目,也是2024年度单体规模最大的海外投资(364.97亿元),红狮集团计划在印尼分阶段投资 50 亿美元(约 364.97 亿元人民币)建设工业园区。该园区将涵盖硅、多晶硅、电池及组件的生产,并配套建设一座 2GW 的发电厂。

  从出海企业来看,晶科、晶澳、TCL中环等一体化龙头以及钧达股份、协鑫科技、旗滨集团和中信博等细分产业链龙头仍然是出海主力军。

  比如,海钜星,在2024年有硅片、电池、组件、辅材4个项目取得进展——7月,印尼3GW硅片厂开工;8月,泰国8GW电池生产基地项目的一期3GW首片下线GW组件制造项目签署合作备忘录;老挝一期7GW铝边框及支架项目奠基。官网资料显示,海钜星成立于2019年,总部位于新加坡,此前为光伏材料贸易商,近年转变为光伏产品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经营海外市场为主。

  再比如红狮集团,是水泥行业的龙头企业,在2024年跨界光伏,并在年末贡献出2024年度单体规模最大的海外投资。

  从“中国造、海外卖”到“中国造、全球卖”,再到“全球造、全球卖”,光伏出海经历了最初的产品出海,现在的产能出海,也终将经历未来的人才、服务、经营管理出海,中国光伏出海的征程才刚刚开始,由此带来的挑战与机遇也将与行业发展相伴相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Copyright © 2024 Kaiyun云开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600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