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出差强人意的2024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后,号称“光伏组件第一股”的亿晶光电(600537)又有利空爆出。
5月13日,亿晶光电表示,公司控股股东深圳的唯之能源所持54,696,214股流通股已被司法划扣,接盘方为深圳禾勤投资实业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这次占公司总股本4.62%的股权变动,虽然幅度很大,但未影响到控制权。54,696,214股被司法划扣后,唯之能源仍持有200,000,000股亿晶光电股份,持股比例21.52%降至16.90%后,仍是亿晶光电的控股股东。
不过,这次股权变动对市场传递了控股股东债务危机加重的信号,暗示未来控制权可能会因后续债务问题而生变。目前,唯之能源所持亿晶光电余下2亿股股份已全部被轮候冻结。
过去的2024年,加码TOPCon电池后,亿晶光电仍是举步维艰。年报显示,公司2024年实现34.78亿元,同比下降57.07%;归母净利润为-20.90亿元,同比下降3192.4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0.92亿元,同比下降2386.82%。
毫不客气地说,作为一家二、三线电池、组件厂商,亿晶光电无论是净亏损额,还是同比降幅,都挺让市场震动的。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2024年组件出货并不多,仅为3.72GW,其中国内出货2.05GW,海外出货1.67GW,这很打脸出货越多赔得越多的说法。
亿晶光电也持光伏电站,截至2024年底共持有电站241.27MW,2024年新增35.98MW,全年累计发电量约23,814.79万度。
亿晶光电的2025年一季度业绩也不太乐观,当季实现营收6.08亿元,同比下降39.5%;归母净利润-5314.27万元,同比上升74.81%;扣非净利润-5699.06万元,同比上升73.05%;负债率92.81%。
营收大幅下滑,主要归因于电池产线的停产。亿晶光电称,受光伏行业周期性影响,公司常州基地5GW PERC电池产能和滁州基地7.5GW TOPCon电池产能已经停产。
目前,公司拥有常州和滁州两大生产基地,截至2024年底具备5GWPERC电池产能、7.5GWTOPCon电池产能以及10GW组件产能。
亿晶光电原来的实控人为荀建华、荀耀父子,2011年通过借壳海通集团在A股上市,是国内首家登陆沪市主板的组件上市公司,比隆基绿能上市还早一年。
2017年,荀建华以30亿元的价格将亿晶光电20%的股权转让给勤诚达投资。此后,荀建华、荀耀又开创了华耀光电的“小号”,从新练起,还曾计划IPO准备再融一笔,结果因在亿晶光电有信披违规的“前科”未能成行,还遭到了证监会的通报批评。
勤诚达投资入股后,亿晶光电曾在2022年1月聘请唐骏担任董事、总经理,并成功在当年实现盈利,2023年虽有营收、净利双降,但仍能免力维持盈利。
此后,唐骏于2024年3月跳槽到润阳股份,代表勤诚达系的董事长杨庆忠于同年4月离职,后来刘强被扶正为董事长。但今年1月,亿晶光电再次发生人事变动,刘强辞去董事、董事长职务,担任总经理,补选有戴苏河、赵争良及霍智义为董事候选人。
这3位董事有呼和浩特国资工作经历,被解读为呼和浩特国资接盘亿晶一个信号。其中,戴苏河当选新一届董事长的呼声很高。结果,4月13日,陈江明当选为第八届董事会董事长,并担任法定代表人。
陈江明是一名90后,生于1991年,曾任亿晶光电职工代表监事、证券事务代表,他还曾任深圳市勤诚达集团投融资专员、投资主管等职务。
光伏寒冬的冲击,加之频繁的高层变动,令亿晶光电生产和经营状况已雪上加霜。常州和滁州合计12.5GW产线停产,进一步恶化了经营形势,差不多一只脚已迈入了“ICU”。
在此情况下,指望亿晶光电自我造血,实现东山再起周期太长。因此,市场期待能有一家实力国资接盘亿晶,为这家老牌组件厂“续命”。(草根光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