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21日宣布:经中欧双方商定,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将于7月24日访华。中国领导人将会见科斯塔主席和冯德莱恩主席,中国国务院总理将同欧盟两主席共同主持第二十五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
外交部例行记者会证实,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将于7月下旬访华。这一消息公布时,中方未使用欢迎表述。冯德莱恩选择此时访华,与美国大选进程高度重合。特朗普团队已放出风声,若重返白宫将对欧盟加征20%关税。欧盟企业对美Kaiyun欧贸易战的担忧持续升温,巴斯夫等在华投资超百亿欧元的企业多次游说欧盟总部。
她的行程安排暗藏玄机。访华前48小时密集会见法德意三国领导人,会后发表的《Kaiyun欧盟-中国经贸关系指导原则》提到减少关键领域依赖。这份文件与她2023年提出的去风险化战略一脉相承,只是将表述调整为供应链多元化。
欧盟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中欧贸易额同比下降3.7%,但新能源汽车领域欧盟对华出口增长12%。这种结构性矛盾让冯德莱恩的谈判立场更趋复杂——既想维持市场准入,又要在芯片、光伏等领域设置技术壁垒。商务部在冯德莱恩抵京当天发布《欧盟对华贸易壁垒报告》,列举出38项不合理限制措施。其中明确提到,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的21%关税已导致欧洲经销商成本增加42亿欧元,终端售价上涨18%。
外交部发言人在机场欢迎仪式后的简短讲线;。这个表述在以往欧盟领导人访华时从未如此高频出现。随后的工作午餐上,中方代表团直接出示了两份清单:一份是希望欧盟解除的对华制裁清单,另一份是中国可能采取的反制措施清单。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欧盟稀土出口量同比减少15%,而对东盟稀土出口量增加23%。这种贸易流向的变化,被业内视为中方释放的重要信号。
冯德莱恩随身携带的谈判文件中,有17处提及中美竞争。她试图在半导体领域推动欧美联合技术封锁,但德国博世集团刚刚宣布在苏州扩建芯片工厂,投资规模达12亿美元。美国驻华使馆在冯德莱恩访华期间突然宣布,将对欧盟钢铁产品加征关税的期限延长6个月。这个时间点的选择,被欧盟外交官私下称为蓄意破坏。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17+1合作机制近期有新动作,塞尔维亚宣布将与中国联合生产新能源汽车电池,年产能预计达20GWh。这个项目绕过了欧盟的碳排放新规,直接冲击欧洲本土电池产业。
欧盟可先解除对中国光伏组件的进口限制,换取中方在稀土出口配额上的灵活调整。建立中欧数字经济对话机制,将人工智能伦理标准作为突破口,避免技术脱钩。在WTO框架下设立中欧贸易争端快速仲裁通道,减少单方面制裁的使用频率。联合开展非洲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用第三方市场合作稀释地缘政治风险。
冯德莱恩离京前接受路透社采访时承认,欧盟在对华政策上需要更务实的平衡。这个表态与她访华前的强硬立场形成鲜明对比。中方则在随后的外交部声明中首次提到愿与欧盟共同维护产业链稳定,用词较此前的反对阵营化有所软化。这场没有欢迎的访问,反而可能成为打破僵局的起点。全球经济当前最需要的,正是这种抛开意识形态、聚焦利益平衡的务实对话。
很大程度上,欧盟此次访华,首要目的便是想与中国达成合作,或许还想说服中国,在电动车补贴等问题上作出一定让步,以缓解欧盟相关产业的压力。此前,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访华,目的就是促进欧盟与中国的合作关系,希望“使中国对欧盟的投资与欧盟的优先事项和政策目标保持一致”。这次欧盟两位主席访华,很有可能也将在应对美国压力方面与中方展开沟通。不过,还是希望他们能带着诚意与理性而来,中方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欧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中方会对欧盟损害自身利益的行为坐视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