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中国官方网站」-云开官方认证平台

中国新能源车行业 产业链利润薄于刀锋-Kaiyun·「中国官方网站」

0517-87515666

公司动态 分类
中国新能源车行业 产业链利润薄于刀锋发布日期:2025-08-18 浏览次数:

  KaiyunKaiyun日子很难,生活不容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有苦说不出的感觉,受苦的人最懂。

  每周六,叶檀老师都会亲自回复,并在公众号上发出,有苦难言的朋友,如果你也想和叶檀老师倾诉,把你的故事,发送到邮箱,叶檀老师看到,一定会回复。

  据TopEDB智能分析、黑布林北海居公众号近期的文章,对比中美消费数据发现,差距最大的正是汽车消费。

  据中美统计部门的数据,前4个月,中国消费品零售总额为美国的84%,除了汽车、餐饮之外的核心消费品零售额为美国93.45%。

  上述数据看起来还不错,对不对?如果,中国消费想再进一步,弥合与美国之间的差距,汽车才是最大症结。

  前四个月,中国的汽车销售额是2065亿美元,而美国是中国的两倍多,达到5450亿美元。

  上述对比,让人吃惊。都说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先,但从销售额看,和美国的差距竟如此之大。

  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的统计,2025年前4个月,中国汽车市场以1006 万辆的销量,33%的全球市场份额,冠绝全球。

  第二名美国,2025年前四个月,仅为552.6 万辆,是中国的一半左右。中国以多出一倍的汽车销售量,获得了一半不到的销售额,能称之为强大的产业吗?

  就趋势看,悬殊的对比可能还会继续。高盛在比亚迪全面降价之后测算,比亚迪此举会影响自身26亿元人民币的收入,如果吉利等车企跟进,价格战将导致汽车行业124亿元的收入萎缩。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比亚迪减少自身26亿的收入,换来汽车行业124亿的萎缩,杠杆率有5倍之多。

  高盛的估计保守了。实际情况是,从比亚迪降价伊始,不到一周时间,各大车企无论是新势力还是老势力,都陷在价格泥潭里不可自拔。

  5月31日,在2025(第三届)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上,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表示:

  “‘价格战’是我最不喜欢的一个词,因为我是被绑架的。我们销售在说某某友商已经价格战了,发出价格调整,我们的市场可能出现哪些问题。我觉得这不是一个方向。但是年纪大的人容易被年轻人绑架,这是我做出来最痛苦的决定,也是非常违背内心的一件事情。”

  最痛苦的决定,即便被绑架,可还是得做。当所有车企都为了“活下去”做出最痛苦决定的时候,结果是什么?

  朴素的经济学逻辑,我的收入是你的支出,整个汽车制造业的收入萎缩,意味着所有参与者的收入下滑。

  汽车制造业是产业链最长,参与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制造产业(仅次于房地产业)。因为足够大、足够重要,所以顶层设计一直希望其能雄起,对冲地产下行。

  往大了说,在外部环境如此复杂、内需急需扩大的时刻,汽车行业收入的不断萎缩,关乎经济安全。

  新能源汽车行业从朝气蓬勃,走到今天这一步,太快了,快到很多主管机构都茫然无措。各大机构疾呼反内卷,却没有更高层次的表态。

  眼见大家贴身肉搏,相关单位和官媒紧急呼吁,倡导和倡议,却一直没有强有力的制度手段和干预政策。

  据央视新闻5月30日报道,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先发出倡议,呼吁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

  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倡议中,列数了价格战的恶果。比如,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影响产品质量,阻碍行业自身健康发展,危害消费者权益,带来安全隐患等等。

  但在结尾处的四点倡议中,依然是规劝式的呼吁,希望企业自律,自查。太过苍白。

  6月1日,《人民日报》主管的中国汽车报发文,“价格战”是一场无休止的恶性循环,深陷其中者必将皆输。

  中国汽车产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积累和收获的成果容不得无序“价格战”的“践踏”;中国制造的实力、中国品牌的影响力、中国创新的竞争力,容不得“内卷式”竞争的损毁和抹杀。面对损人不利己的“内卷式”竞争和“价格战”,汽车全产业链参与者深恶痛疾,而脱离“卷”海,需要全行业拧成一股绳、真正地将“反内卷”落到实处,为整个行业营造良性竞争的氛围,为产业步入健康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正轨共同努力。

  6月1日,主管单位工信部在其官网上,转发了《人民日报》的文章,新能源汽车,“价格战”兴奋剂决不能打。

  这篇文章言辞更加犀利的指出,“价格战”硝烟弥漫,深层次的隐患重重。供应商的利润空间与应收账款、生产工人的薪酬待遇、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售后服务等消费者合法权益,才是最终的伤害承受者。低价低质产品还会大幅消耗“中国制造”好不容易积攒的国际形象与口碑。

  殷鉴不远。在上世纪90年代末,国产摩托车凭借物美价廉,畅销东南亚市场。但好景不长,价格战最终导致产品力下滑,不仅失去了市场份额,更让中国制造的口碑急转直下。

  在资本裹挟下扭曲商业逻辑,只会用价格战追求短期市值和股价,一旦资本套现离场,产业就只剩“赔本赚吆喝”的空壳,出海进程也将被迟滞。

  2024年3月,《环球时报》发文分析20年前,中国摩托车为什么“折戟”东南亚。

  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摩托车在东南亚市场的占有率一度高达90%,如今只剩下不到1%。

  1999年,20多个中国品牌蜂拥而入越南,在日本同行售价2100美元的情况下,集体给出了700到800美元,甚至500美元的价格。

  价格战短期内获得大量市场份额,把日本对手挤压得连连后退。可中国品牌的内部厮杀愈演愈烈。

  根据研究机构KrAsia的统计,当时在越南,中国品牌的摩托车均价,每个月都要下跌70美元。结果并不是消费者受益。

  价格越低,产品质量越差,返修率越高。三年一大修,五年就报废,成了中国摩托车的代名词。时间长了,以品质著称的日本摩托车回来了,而中国摩托车打上了粗制滥造的烙印。

  这几年,雅迪、爱玛等企业一直想进入东南亚市场,可效果不彰。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制造的摩托车烙印,挥之不去。

  《人民日报》的文章《新能源汽车,“价格战”兴奋剂决不能打》和我们有一样的困惑,提出“从治理角度看,整治无序‘价格战’,也急需新思路、新举措。如何界定‘不合理低价’?如何甄别有效竞争与‘内卷式’竞争?

  如果亏钱卖出算不合理定价,那包括小米在内的新势力,可能都没戏。如果比亚迪的价格算不合理定价,那多少又算合理呢?

  当前车企间的“价格战”已扰乱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对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企业应着力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降低成本,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更具性价比的产品。无序“价格战”是恶性竞争的体现,将挤压企业研发投入空间,影响产品性能、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最终损害消费者权益。长期以往,更将削弱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因此,“价格战”难以持续,也绝非行业发展之道。

  汽车产业相当复杂,一台车有两到三万的零件,从高端芯片到看似普通的塑料、金属、陶瓷,从注塑工艺到压铸技术,几乎覆盖了所有工业门类。

  一个大而杂的领域,原本应该是整个制造业技术迭代的核心。如今,却面临做得好,无米下锅,无钱再投入的窘境。

  据财新网6月1日的报道,浙江孔辉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川在6月1日发文,呼吁改善汽车供应链生态关系。

  郭川的公开信提到,“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汽车行业甲乙双方合作共赢,长期微利或亏损不再是奋斗型企业的宿命,让他们有足够的效益进行研发和可持续发展。”

  根据孔辉科技官网等公开资料,作为中国领先的电控悬架系统供应商,其业绩增速飞快。

  2022年交付了7万台份电控悬架系统,2023年交付27万台份,2024年预计交付超过60万台份。2023年市占率44.5%,2024年达41.3%。

  2024年南都电源曾经转让过孔辉科技部分股权,在审计报告里面,详尽了孔辉科技的困境。

  据孔辉科技资产负债表,截至2024年一季度,其资产一共18亿,应收账款占了三分之一,达到6.45亿。

  2024年一季度,在手货币资金只有9400万,无法覆盖欠供应商的5.35亿欠款。

  2023年,收入12亿,净利润只有可怜的85.7万。隔着屏幕数了好几遍,才确认这个数字,太可怜了!

  2024年一季度,孔辉科技的收入为3.66亿,净利润有所提高,也只有区区600万。

  即便利润不错,如果见不到真金白银,对企业的实质意义也不大。2023年,孔辉科技的经营性现金流为负1.76亿,2024年一季度进一步扩大为负1.9亿。

  回到孔辉科技董事长郭川的公开信,长期微利或亏损是常态,供应商如此下去,如何有效益支持研发和可持续发展?

  据财新的报道,特斯拉要求供应商提供全部成本数据,以帮助供应商寻找降成本方式,同时为供应商留出合理利润空间。

  不愿具名的跨国零部件企业高层称,特斯拉这种方式前所未有,其订单数量大且稳定,还有合理的利润。

  长期见不到现金流,或者长期无法兑现利润,供应链可能会存在很大风险。除非投机取巧,一家正常的企业难以为继。

  据《财新周刊》《比亚迪登顶》等文章,接近比亚迪的人士称,其供应商的供货比例由价格决定,假设某个部件有三家供应商入围,报价最低的拿到最大份额。供应商为了拿单不得不竞相压价。

  低价拿到订单,完成供货后,供应商并不能及时拿到现款,而是通过比亚迪开具的票据,走迪链。

  这些票据意味着出票人对供应商的无息占款。对拿到票据的供应商来说,如果想尽快兑现,只能给比亚迪付票息。

  2024年曾经提交IPO文件的华庄科技,在回复深交所问询函的时候表示,“迪链凭证结算周期为6到8个月,回款周期较长。

  据《财新周刊》,“迪链”作为付款方式的“用法和银行承兑汇票类似,但贴息利率较高。一位比亚迪供应商人士称,他们收到的六个月期限的“迪链”贴现年化利率为5%。

  2025年4月,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汽车行业利润率为4.1%。贴现率5%,意味着什么,一目了然。

  很长一段时间,比亚迪的迪链被看作是供应链金融的典范,但从供应商的角度看,就是剥夺链。

  2020年8 月,“迪链”破100亿;当年10月,破200亿;2022年1月,破1000亿,当年8月破2000亿;2023年1月,迪链”破3000亿,当年5月破4000亿。

  据财经网统计,不止比亚迪,奇瑞、长城都有各种金融链,规模也都在千亿级别。

  据时代财经5月31日的报道,近日,四川、河南开封、河南信阳等地银行业协会,相继动员会员单位签署关于汽车消费金融业务的自律公约,叫停“高息高返”“诱导提前还款”等金融操作。

  什么是高息高返?指银行通过提高车贷利息,并向经销商支付高额返佣(约贷款总金额的8%~14%),经销商再将返佣转化为车价折扣,制造“贷款更划算”的现象。

  举例来说,30万的车贷,年费率4.8%,前两年利息2.88万,经销商返佣补贴3.2万,实际购车成本反比全款低3200元。

  捡漏没那么容易。现在最常见的车贷方案是五年期两年免息方案,这意味着如果消费者在2年之后,立刻结清车贷,才能得到所谓的购车优惠。

  如果2年后不能结清,后面的三年,4.8%的利率,算总账可能不如全款划算。

  据时代财经报道,业内人士估算,仅30%客户能在两年内结清贷款,剩余70%的借款人则陷入高息负担。“部分消费者被‘贴息后车价更低’的促销话术吸引,却忽略了长期还款成本。

  因为存在道德风险和违约风险,从2024年10月开始,国有银行起头,陆陆续续传出叫停高息高返的声音。

  除了上述内卷恶果,还有零公里二手车,智能驾驶智障等诸多新老现象,这些问题的集中出现,某种程度,既是因也是果,是一个系统性问题的不同侧面,不同环节,不同表征,也是每一个参与者的扭曲,崩坏,撕裂。

  内卷时代,诋毁自然是不好的,但把别人的批评当成是诋毁,进而当成仰望,可能是另一种形式的诋毁。

  很难想象,也难以预见,汽车行业同时出现这么多屠龙少年,他们最终都会变成龙吗?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声明:近期,不少人以叶檀财经的名义,或xx叶檀、叶檀xx等名义,在各大平台售卖和股市相关的课程,进行和股市相关的直播。

  在此,我们声明,任何和股市相关的直播、课程,均与叶檀财经无关,也没有得到叶檀财经或叶檀本人的授权,认可。

  叶檀财经运营并管理的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有且仅有叶檀财经、叶檀暖人生、叶檀聊人生、半间白云、叶檀说、檀谈人生,抖音号叶檀财经、檀姐姐暖人生,小红书号叶檀财经,快手号叶檀财经,头条号叶檀财经,百家号叶檀,请用户认准上述账号。但凡与上述微信账号不一致的公众号均非叶檀财经负责运营管理,叶檀财经和叶檀对其行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有消息称比亚迪第一供应商原毛利42%,现只有32%,而比亚迪23年毛利19.8%,24年上升至20.4%,你怎么看?

  质量排名倒数第一的车企发黄牌,次年红牌,第三年停牌。尤其是利润不足以保证企业正常运作的、高负责的、车主投诉多的车企。

  国泰环保8月17日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杭州市临平区监察委员会签发的关于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长陈柏校的《留置通知书》和《立案通知书》,陈柏校被立案调查并实施留置。

  8月11日,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发布山东省2025年7月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通报:7月1日至7月31日,全省共报告法定管理传染病25种40047例,死亡52人!

  不识字老人两年被扣近9000元话费,女儿拿出超长账单,电信:退回误扣2600元

  有广东江门的街坊报料,她62岁的妈妈不识字每个月手机话费就是靠存折代扣,直到今年4月,有银行工作人员提醒其线元都有。

  云南3岁女童被水果刀插入脑颅,据称妈妈吓唬闹腾女儿不慎刺入,刀刃插入头颅骨几厘米,目前已接受开颅手术,状况良好。(剪辑:杨程程、李坤)

  “续面”事件,双方和解,店主向顾客道歉,从70到140的反转 #续面当事顾客说共消费140元

  中联重科员工联系我了,我给大家读一读 你们觉得,有道理么,我觉得,挺有道理的#摩托车 #交通事故 #中联重科

Copyright © 2024 Kaiyun云开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600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