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中国官方网站」-云开官方认证平台

沙海绿洲的“可持续”答卷|百万光伏板织就沙漠“绿色经济网”-Kaiyun·「中国官方网站」

0517-87515666

行业资讯 分类
沙海绿洲的“可持续”答卷|百万光伏板织就沙漠“绿色经济网”发布日期:2025-07-12 浏览次数:

  

沙海绿洲的“可持续”答卷|百万光伏板织就沙漠“绿色经济网”

  2022年7月10日,鄂尔多斯市获国务院正式批复,以“荒漠化防治与绿色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三年来,鄂尔多斯以创新为笔,实干为墨,精心组织实施“五大行动”,凝练出一套“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荒漠化防治与绿色发展有效模式。如今,这片土地正以其生动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为全球同类型区域提供着“鄂尔多斯方案”。

  《沙海绿洲的“可持续”答卷》系列报道将深入鄂尔多斯大地,探寻可持续发展“密码”,敬请关注。

  走进库布其沙漠腹地,一片蔚为壮观的深蓝色“海洋”正在重塑大地的风貌。无数光伏板错落有致,将炽热阳光转化为清洁电流,而在光伏板下的沙土中,苜蓿与甘草正吐露新芽。

  这里曾经是中国第七大沙漠,气候干旱少雨,植被极为稀疏,流动沙丘肆意侵蚀着周边的草场与村庄,被人们称作“死亡之海”。如今,光伏阵列宛如一张巨大的固沙网,成为改变这片土地命运的关键力量。从漫天黄沙到生机初现,库布其的蜕变,正是鄂尔多斯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生动缩影。

  蒙西基地库布其2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无疑是这场生态变革中的璀璨明珠。2021年10月开工建设,2023年11月竣工并网发电,它不仅是能源工程,更是治沙壮举。项目年均发电41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123万吨标准煤,减少319.8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每年还能为黄河“减负”200万吨泥沙。高空俯瞰,光伏板阵列随沙丘起伏,与蓝天黄沙相映,构成一幅壮丽的绿色能源画卷。

  “这些光伏板身兼数职。”项目负责人杜洪光边走边介绍,“支架扎根沙地固沙,板间沙障锁住珍贵水源,板体遮挡阳光降低蒸发量,慢慢就形成了植物生长的小温室。”正是这种“发电+治沙”的双重功能,让库布其的沙漠治理不再是单向投入,而是走向了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库布其的智慧不止于此。当地用“一块板子”拉动“一条链子”,进而形成“一个生态圈子”的完整链条,在荒漠中打造起高质量、可持续的产业集群。如今,以“上游绿电、云开(Kaiyun)中游绿氢、下游绿色新产品”为特点的库布其低碳产业链已基本形成,吸引投资逾千亿元。通过“光伏组件清洗+板下种植养护”等工程,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每户平均可增收3.5万元,迄今已带动5000多人就业创富。这不仅让沙漠焕发生机,更让百姓共享发展红利,真正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沿着沙漠公路继续前行,达拉特光伏基地的“骏马电站”映入眼帘。19.6万块光伏板组成的骏马造型,成为库布其沙漠治理的地标。依托“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种植”的生态模式,“骏马电站”每年发电约20亿千瓦时,足以满足30万至40万人一年的用电需求。

  正在检修设备的工人周彬笑着说:“以前这里全是荒沙,现在既能发电卖钱,又能治沙增绿,还带动大伙致富,一举多得。”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实践,再次印证了可持续发展模式在生态修复中的强大生命力。

  库布其的华丽转身,只是鄂尔多斯可持续发展的起点。在鄂托克前旗,针对采煤沉陷区的“生态伤疤”,当地探索出“林光互补”模式板上发电获取清洁能源,板间板下种植修复土地,让塌陷的土地重获新生。这种因地制宜的治理方式,既解决了能源需求,又改善了生态环境,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在杭锦旗,“以工代赈”新模式让这片土地“绿富同兴”。当地以“1+4”模式,将生态治理与村民收益紧密相连。在“三北”工程库布其沙漠中南部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项目区,农牧民们踊跃参与,铺设网格沙障、栽植沙柳苗。仅2024年,杭锦旗32个嘎查村直接参与生态建设,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43万元,云开(Kaiyun)培育出13个年收入超50万元的示范村,通过“以工代赈”,不仅锁住了黄沙,更让百姓的钱包鼓了起来,生动诠释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从库布其沙漠到采煤沉陷区,从光伏发电到多元产业,鄂尔多斯用行动诠释着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这片土地正以“蓝天为幕、光伏作笔”,书写着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发展答卷,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着“鄂尔多斯方案”。

Copyright © 2024 Kaiyun云开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1906009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