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开(Kaiyun)7月24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其他欧盟人员访华,为纪念双方建交50周年。
在峰会开始之前,双方都已经在各个场合表达过分歧。对欧盟而言,贸易仍然是其中最着重关切的点,而对我国来说,欧盟对我国商品施加的关税,也在无形之中加剧了双方的不信任。
我国希望欧盟取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施加的关税,并采取其他措施,允许更多商品进入欧洲市场。欧盟则明确表示,他们希望减少双方一年超过35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
由于议程存在严重分歧,许多分析人士都预测这次峰会不会产生实质性结果,但这次冯德莱恩访华,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气候变化是中欧在这次峰会中少有的共识议题,中欧双方都支持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巴黎协定》。但今年1月份,特朗普却已经启动了美国退出该协议的程序。
在这次中欧会谈之际,中欧双方各自面临与美国贸易谈判的最后期限,特朗普威胁最早于8月1日对欧洲进口商品征收30%的关税,特朗普还扬言在8月12日进一步提高对我国商品的关税。
其中我国对欧盟近期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加征关税极为不满,并呼吁欧盟效仿双方2013年在太阳能电池板问题上的妥协方案。
2013年,欧盟差一点点就对我国太阳能电池板征收高额关税,这原本会让我国太阳能电池板价格升至与欧洲产品相当的水平,欧盟也能够为此收取一部分关税收入。
不过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欧盟并没有对我国太阳能电池板征收关税,原因之一是我国说服了欧盟。
现在的欧美世界,和12年前相比有了质的不同。当时的欧美左派世界观正占据全部高地,但随着汹涌而来的穆斯林移民用生育摧毁欧美的福利体系时,欧美也开始变得更加保守主义。
这是对欧盟来说,他们能够吸取到的教训。2013年,欧盟决定对我国太阳能电池板不征收关税后,对欧盟而言,其代价就是整个欧洲太阳能产业几乎全部崩溃,到今天,全球几乎所有的太阳能电池板都由我国企业生产。
站在我们的角度来看,当然是希望欧盟取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加征的关税;但对欧盟而言,从事实上来看,几乎已经行不通了。
太阳能和汽车产业相比,显然汽车对就业乃至税收带动的影响更大,因此我们要想期望欧盟取消新能源汽车关税,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7月24日举行的峰会上,欧盟仍然希望聚焦于欧洲对我国的巨额贸易逆差,欧盟认为,部分原因在于我国对进口商品设置了许多贸易壁垒。
这当然是赤裸裸的无端指责和污蔑。但欧盟商品在价格上已经不具备优势,这也是欧盟贸易政策转向特朗普的原因之一。
特朗普几乎以一己之力,将整个西方的贸易转向,变得更保守,更关注贸易逆差。对我们来说,未来要想继续做欧美的生意,从眼下的趋势来看,事实上正变得越来越难,尤其是只要欧美一日关注贸易逆差,我们对欧美出口,就会越来越难。
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对欧出口额超过了进口额两倍以上。
这意味着我们每进口欧盟价值1美元的商品,就出口到欧盟至少2美元以上的商品。
答案其实也很简单。到今天,我国已经生产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制成品,这意味着欧美有的,我们自己也能够生产出来,且价格和质量还更好。
这当然会产生贸易逆差;而欧美的比较优势产品,显然又不让出口,也加剧了双方的贸易逆差。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半导体制造设备,这是欧美的相对优势,但目前欧美都不让卖半导体制造设备给我们,自然会产生更多的贸易逆差。
不管是欧盟还是美国,肉眼可见的,双方之间的分歧其实是越来越相似的。在贸易逆差问题上,在俄乌问题上,在一些特定商品的管控上,几乎都是一样的。
美国一开始先是对我国小额包裹加征关税,随后欧盟也开始跟进。汽车也是类似的例子,一开始是美国加征超级高的关税,随后欧盟也开始跟进,尽管没有美国那么极端,但欧盟加征的新能源汽车关税,依然也不低。
今年初,当特朗普和泽连斯基在白宫面前向全球直播“吵架”时,当时很多人都认为,这肯定会让欧盟感到震惊,认为必须要改善与我国的关系。
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大舞台,大家都想在台上获得演唱的机会,那么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就是搭台大家一起上去唱,过去全球化就是一个大台子,但现在这个台子已经要开始撑不住了,而我们至少需要预防的是,欧美一起搭台。
如今随着特朗普重新支持泽连斯基,欧盟的对华策略正在逐步靠近美国,甚至可以说是一模一样。
更进一步说,最早提出供应链要“去中化”的,恰恰是冯德莱恩本人。而在过去,欧盟更多提到的还是贸易壁垒的问题,还是补贴的问题,几乎没有怎么提到过贸易逆差。
现在的特朗普看起来是一个在国际上不那么合群的人,但谁又知道三年之后的美国,又会是什么样呢?
这次冯德莱恩访华,既说明了欧盟现在还离不开我们,也表明了双方之间存在的分歧,未来能不能将分歧转化为合作,考验的还是欧盟自身的勇气和魄力。
现在唯一的问题是,贸易似乎正在变成大家各自的底线,而要想打破这一底线,眼下来看,还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