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该光伏组件包括第一基板、电池层、多个二极管、封装层和第二基板;电池层包括设置在第一基板上的多个电池单元,多个电池单元相互串联,每一个电池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子电池;多个二极管依次串联设置;一个二极管与一电池单元并联;封装层叠设于电池层以及多个二极管的远离第一基板的一侧;第二基板叠设于封装层远离第一基板的一侧。本申请通过使多个二极管封装于光伏组件内部,一个二极管与一个电池单元并联,可提高光伏组件的可靠性,延长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
(19)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16779702 A (43)申请公布日 2023.09.19 (21)申请号 4.2 (22)申请日 2023.07.06 (71)申请人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213031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天合光 伏产业园天合路2号 (72)发明人 徐业张学玲 (74)专利代理机构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44224 专利代理师 吴辉燃 (51)Int.Cl. H01L 31/044 (2014.01) H01L 31/05 (2014.01) H01L 31/048 (2014.01)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4页 (54)发明名称 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57)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该光 伏组件包括第一基板、电池层、多个二极管、封装 层和第二基板;电池层包括设置在第一基板上的 多个电池单元,多个电池单元相互串联,每一个 电池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子电池;多个二极管依次 串联设置;一个二极管与一电池单元并联 ;封装 层叠设于电池层以及多个二极管的远离第一基 板的一侧;第二基板叠设于封装层远离第一基板 的一侧。本申请通过使多个二极管封装于光伏组 件内部,一个二极管与一个电池单元并联,可提 高光伏组件的可靠性 ,延长光伏组件的使用寿 命。 A 2 0 7 9 7 7 6 1 1 N C CN 116779702 A 权利要求书 1/2页 1.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基板; 电池层,所述电池层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多个电池单元,所述多个电池单元 相互串联,每一个所述电池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子电池; 多个二极管,所述多个二极管依次串联设置;一个所述二极管与一所述电池单元并联; 封装层,叠设于所述电池层以及多个二极管的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 第二基板,叠设于封装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有所述子电池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 所有所述二极管位于所有所述子电池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同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均垂直于第 三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光伏组件的厚度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 每一所述电池单元包括一个子电池,一个所述二极管的两端一一对应地连接于相邻的 两个所述子电池的第一电极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 每一所述电池单元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子电池和至少一个第二子电池;所述至少一个 第二子电池位于相邻的所述电池单元的所述第一子电池之间;所述多个电池单元沿第二方 向依次布置,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三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光伏组件的厚度方向; 一个所述二极管的两端一一对应地连接于相邻的所述电池单元中的所述第一子电池 的第一电极层。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极层位于所述电池层的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第一汇流条,每一个所 述第一汇流条连接于所述二极管的端部和与之对应的第一电极层之间,相邻的所述二极管 与位于相邻的所述二极管之间的所述第一汇流条并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汇流条,所述多个二极管 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汇流条上,并通过所述第二汇流条依次串联; 每一个所述第一汇流条连接于位于相邻的所述二极管之间的所述第二汇流条。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散热 层,所述散热层设置在所述电池层和所述封装层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的靠近所述 电池层的一侧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 所述第二基板的靠近所述电池层的一侧表面开设有第二凹槽; 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以及所述二极管三者在第三方向上的位置相对应,所述 第三方向为所述光伏组件的厚度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层的材质为胶膜 材料,或者为胶膜材料和绝缘导热材料的混合物。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接线页 述第一接线盒和所述第二接线盒布设在所述光伏组件沿第二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接线盒 和所有所述子电池中最靠近所述第一接线盒的所述子电池连接,所述第二接线盒和所有所 述子电池中最靠近所述第二接线盒的所述子电池连接;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三方向,所 述第三方向为所述光伏组件的厚度方向。 12.一种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 3 3 CN 116779702 A 说明书 1/7页 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光伏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太阳能电池,也称为光伏电池,是一种将太阳的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半导体器 件。由于它是绿色环保产品,不会引起环境污染,而且太阳能是可再生资源,因此,太阳能电 池是一种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型电池。 [0003] 太阳能利用依赖光伏组件实现对太阳能的吸收,光伏组件通常以阵列的方式安装 在野外或建筑上以形成光伏系统。在户外使用时,由于外界环境及天气变化的影响,使得光 伏组件表面局部易被遮挡物遮蔽,被遮蔽的电池片发热,产生热斑效应,轻则导致光伏组件 的输出功率降低,重则导致光伏组件的电池片发生烧坏,影响光伏组件的正常使用。 [0004] 相关技术中,为克服热斑效应,光伏组件的接线盒内集成有二极管,若二极管的数 量为多个时,需设置多个接线盒,光伏组件上需开设多个引线孔,这样,增加了光伏组件因 水汽侵扰发生封装失效的几率,增大了光伏组件所占空间,降低光伏组件的结构强度,进而 降低光伏组件的可靠性,缩短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0005]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以提高光伏组件的可靠性,延长光 伏组件使用寿命。 [0006] 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包括第一基板、电池层、多个二极 管、封装层和第二基板;所述电池层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多个电池单元,所述多个 电池单元相互串联,每一个所述电池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子电池;所述多个二极管依次串联 设置;一个所述二极管与一所述电池单元并联;封装层叠设于所述电池层以及多个二极管 的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第二基板叠设于封装层远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 [0007]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有所述子电池沿第一方向延伸并沿第二方向间隔分布; 所有所述二极管位于所有所述子电池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同一侧;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 述第二方向相交,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均垂直于第三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 光伏组件的厚度方向。 [0008]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电池单元包括一个子电池,一个所述二极管的两 端一一对应地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子电池的第一电极层。 [0009]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电池单元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子电池和至少一个 第二子电池;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子电池位于相邻的所述电池单元的所述第一子电池之间; 所述多个电池单元沿第二方向依次布置,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三方向,所述第三方向为 所述光伏组件的厚度方向;一个所述二极管的两端一一对应地连接于相邻的所述电池单元 中的所述第一子电池的第一电极层。 [0010]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层位于所述电池层的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 4 4 CN 116779702 A 说明书 2/7页 侧。 [0011]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一汇流条,每一个所述第一汇 流条连接于所述二极管的端部和与之对应的第一电极层之间,相邻的所述二极管与位于相 邻的所述二极管之间的所述第一汇流条并联。 [0012]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第二汇流条,所述多个二极管间隔设 置在所述第二汇流条上,并通过所述第二汇流条依次串联;每一个所述第一汇流条连接于 位于相邻的所述二极管之间的所述第二汇流条。 [0013]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散热层,所述散热层设置在所述电池 层和所述封装层之间。 [0014]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板的靠近所述电池层的一侧表面开设有第一凹 槽;所述第二基板的靠近所述电池层的一侧表面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 凹槽以及所述二极管三者在第三方向上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光伏组件的厚 度方向。 [0015]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封装层的材质为胶膜材料,或者为胶膜材料和绝缘导 热材料的混合物。 [0016]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第一接线盒和第二接线盒,所述第一 接线盒和所述第二接线盒布设在所述光伏组件沿第二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接线盒和所有 所述子电池中最靠近所述第一接线盒的所述子电池连接,所述第二接线盒和所有所述子电 池中最靠近所述第二接线盒的所述子电池连接;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三方向,所述第三 方向为所述光伏组件的厚度方向。 [0017]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系统,包括根据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 的光伏组件。 [0018] 上述光伏组件,通过使多个二极管封装于光伏组件内部,一个二极管与一个电池 单元并联,当电池单元内的子电池被遮蔽时,利用二极管可将对应电池单元旁路,从而避免 发生热斑效应,保证光伏组件的正常使用;另外,每一电池单元包括至少一个子电池,当一 个或多个子电池被遮蔽时,二极管仅将对应的电池单元旁路,也就是说,被遮蔽的子电池所 在的电池单元中的所有子电池不工作,这样,可减小不工作的子电池的数量,从而在一定程 度上可保证整个光伏组件的输出功率。另一方面,无需设置多个接线盒来容纳和保护多个 二极管,从而可减小光伏组件所占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降低光伏组件的制作成本;另外, 可减小光伏组件开接线孔的数量,降低光伏组件因水汽侵扰发生封装失效的几率,保证光 伏组件的结构强度。综上分析,本申请可提高光伏组件的可靠性,延长光伏组件的使用寿 命。 附图说明 [0019]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光伏组件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光伏组件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光伏组件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0022]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的光伏组件的剖视图。 [0023] 附图标记说明: 5 5 CN 116779702 A 说明书 3/7页 [0024] 10、光伏组件;110、第一基板;120、电池层;121、电池单元;1211、子电池;1212、第 一子电池;1213、第二子电池;121a、光电转换层;121a‑1、第一传输层;121a‑2、光吸收层; 121a‑3、第二传输层;121b、第一电极层;121c、第二电极层;P1、第一线、第二汇流条; 180、第一接线、第二接线盒;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Z、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 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 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 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6]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出现这些术语“中心”、“纵向”、“横向”、 “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这些术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 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 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 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27] 此外,若有出现这些术语“第一”、“第二”,这些术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 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 “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 语“多个”,“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8]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 “固定”等,这些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 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 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29]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 “下”等类似的描述,其含义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 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 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 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 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0] 需要说明的是,若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 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若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 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如若存在,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垂 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 唯一的实施方式。 [0031] 太阳能利用依赖光伏组件实现对太阳能的吸收,光伏组件通常以阵列的方式安装 在野外或建筑上以形成光伏系统。在户外使用时,由于外界环境及天气变化的影响,使得光 6 6 CN 116779702 A 说明书 4/7页 伏组件表面局部易被遮挡物遮蔽,被遮蔽的电池片发热,产生热斑效应,轻则导致光伏组件 的输出功率降低,重则导致光伏组件的电池片发生烧坏,影响光伏组件的正常使用。 [0032] 相关技术中,为克服热斑效应,光伏组件的接线盒内集成有二极管,若二极管的数 量为多个时,需设置多个接线盒,光伏组件上需开设多个引线孔,这样,增加了光伏组件因 水汽侵扰发生封装失效的几率,增大了光伏组件所占空间,降低光伏组件的结构强度,进而 降低光伏组件的可靠性,缩短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 [0033]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一种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以提高光伏组件的可靠性,延长 光伏组件使用寿命。 [0034] 请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10,包括第一基 板110、电池层120、多个二极管130、封装层140和第二基板150;电池层120包括设置在第一 基板110上的多个电池单元121,多个电池单元121相互串联,每一个电池单元121包括至少 一个子电池1211;多个二极管130依次串联设置;一个二极管130与一电池单元121并联;封 装层140叠设于电池层120以及多个二极管130的远离第一基板110的一侧;第二基板150叠 设于封装层140远离第一基板110的一侧。 [0035]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基板110可为有机玻璃,光线侧入射进来;第二 基板150可为有机玻璃,第二基板150也可为其他结构的光伏背板;多个电池单元121中子电 池1211的数量均相等,也可均不相等,或者部分数量的电池单元121中子电池1211的数量相 等,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电池层120可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碲化镉太阳能电池、CIGS 太阳能电池组件中的至少一种。 [0036]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10,通过使多个二极管130封装于光伏组件10内部, 一个二极管130与一个电池单元121并联,当电池单元121内的子电池1211被遮蔽时,利用二 极管130可将对应电池单元121旁路,从而避免发生热斑效应,保证光伏组件10的正常使用; 另外,每一电池单元121包括至少一个子电池1211,当一个或多个子电池1211被遮蔽时,二 极管130仅将对应的电池单元121旁路,也就是说,被遮蔽的子电池1211所在的电池单元121 中的所有子电池1211不工作,这样,可减小不工作的子电池1211的数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 可保证整个光伏组件10的输出功率。另一方面,无需设置多个接线盒来容纳和保护多个二 极管130,从而可减小光伏组件10所占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降低光伏组件10的制作成本; 另外,可减小光伏组件10开接线孔的数量,降低光伏组件10因水汽侵扰发生封装失效的几 率,保证光伏组件10的结构强度。综上分析,本申请可提高光伏组件10的可靠性,延长光伏 组件10的使用寿命。 [0037]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有子电池1211沿第一方向X延伸并沿第 二方向Y间隔分布;所有二极管130位于所有子电池1211沿第一方向X的同一侧;其中,第一 方向X与第二方向Y相交,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均垂直于第三方向Z,第三方向Z为所述光 伏组件10的厚度方向。需要说明的是,光伏组件10一般呈矩形结构,第一方向X可为光伏组 件10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Y可为光伏组件10的宽度方向。 [0038]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所有子电池1211沿第一方向X延伸并沿第二方向Y间隔分 布,从而方便所有子电池1211的制备和布置;通过使所有二极管130位于所有子电池1211的 沿第一方向X的同一侧,可方便二极管130与子电池1211的连接,从而可便于灵活设计一个 二极管130控制子电池1211的数量(对应一个电池单元121内的子电池1211的数量),利于减 7 7 CN 116779702 A 说明书 5/7页 小不工作的子电池1211的数量,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整个光伏组件10的输出功率。 [0039] 如图4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每一子电池1211的包括光电转换层121a、第一 电极层121b和第二电极层121c,第二电极层121c设置在第一基板110上,光电转换层121a位 于第二电极层121c背离第一基板110的一侧表面,第二电极层121c位于光电转换层121a背 离第一基板110的一侧表面。其中,相邻的两个子电池1211的第二电极层121c之间形成第一 线a通过第一线连通;以及相邻的两个子电池 1211在光电转换层121a设有第二线b通过第二线c连通;以及相邻的两个子电池1211在第一电极层121b设有第三线 位于第二线背离第一线的一侧,第三线中的所有子电池1211在第二方向Y上依次串联。 [0040] 进一步地,光电转换层121a用于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将光电转换层121a覆盖在 各第二电极层121c的表面,且光电转换层121a填充于各第一线a上设有分割至暴露第二电极层121c的第二线,第二线位于第一线a表面以及各第二线b通过第二线b上设有位于第二线 背离第一线的一侧的第三线c。通过第一线划线 分割成多个小块的子电池1211,且相邻的子电池1211通过P1~P3线槽实现内部串联结构, 由此提升组件的输出电压并降低电流。 [0041] 如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光电转换层121a包括沿背离第一基板110方向 依次层叠的第一传输层121a‑1、光吸收层121a‑2以及第二传输层121a‑3。其中,第一电极层 121b通过第二线a‑2、第一传输层121a‑1 至与第二电极层121c接触,第三线a‑2、第 一传输层121a‑1至暴露第二电极层121c。第二电极层121c可采用透明导电材料。 [0042]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传输层121a‑1为电子传输层时,第二传输层121a‑3则为空 穴传输层,当第一传输层121a‑1为空穴传输层时,第二传输层121a‑3则为电子传输层,其 中,电子传输层用于提取和运输光生电子以及屏蔽空穴和抑制电荷复合,空穴传输层用于 收集并传输空穴,并有效分离电子和空穴,而光吸收层121a‑2的材料依据光伏组件10的类 型而定,例如当光伏组件10为钙钛矿电池组件时,光吸收层121a‑2则为钙钛矿吸收层。 [0043] 如图1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每一电池单元121包括一个子电池1211,一个二 极管130的两端一一对应地连接于相邻的两个子电池1211的第一电极层121b。 [0044] 本实施例中,每一电池单元121包括一个子电池1211,通过一个二极管130的两端 一一对应地连接于相邻的两个子电池1211的第一电极层121b,从而可使一个二极管130与 一个子电池1211并联,也就是一个二极管130控制一个子电池1211,这样,当一个或多个子 电池1211被遮蔽时,对应的二极管130将其旁路,从而可减小不工作的子电池1211的数量, 进而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整个光伏组件10的输出功率。 [0045] 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第一电极层121b可位于电池层120的背离第一基板110的一 侧。具体地,第一电极层121b可位于子电池1211背离第一基板110的一侧。 8 8 CN 116779702 A 说明书 6/7页 [0046]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每一电池单元121包括相互串联的第一子 电池1212和至少一个第二子电池1213;至少一个第二子电池1213位于相邻的电池单元121 的第一子电池1212之间;多个电池单元121沿第二方向Y依次布置,第二方向Y垂直于第三方 向Z,第三方向Z为光伏组件10的厚度方向;一个二极管130的两端一一对应地连接于相邻的 所述电池单元121中的所述第一子电池1212的第一电极层121b。如此,可便于一个二极管 130与一个电池单元121并联,也就是一个二极管130控制一个电池单元121。 [0047] 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第一电极层121b可位于电池层120的背离第一基板110的一 侧。具体地,第一电极层121b位于第一子电池1212或第二子电池1213的背离第一基板110的 一侧。 [0048]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光伏组件10还包括多个第一汇流条160, 每一个第一汇流条160连接于二极管130的端部和与之对应的第一电极层121b之间,相邻的 二极管130与位于相邻的二极管130之间的第一汇流条160并联。通过第一汇流条160可便于 二极管130和第一电极层121b的连接。 [0049]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光伏组件10还包括第二汇流条170,多个 二极管130间隔设置在第二汇流条170上,并通过第二汇流条170依次串联;每一个第一汇流 条160连接于位于相邻的二极管130之间的第二汇流条170。通过设置第二汇流条170,可便 于二极管130、第一电极层121b以及第一汇流条160的连接。 [0050] 进一步地,第一汇流条160包括两个端部,第一汇流条160的两个端部分别与第二 汇流条170以及第一电极层121b连接。具体地,第一汇流条160的端部与第二汇流条170或第 一电极层121b之间可通过焊接或导电胶连接在一起,连接方式简单,便于实现。 [0051]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光伏组件10还包括散热层(图中未示出),散热层设置在电 池层120和封装层140之间。如此,以便于二极管130散热,使得二极管130的工作温度维持在 合适的水平,可防止光伏组件10内部局部温度过高,降低二极管130的损坏率,延长光伏组 件10的使用寿命。 [0052]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10的靠近电池层120的一侧表面开设有第一凹槽 (图中未示出);第二基板150的靠近电池层120的一侧表面开设有第二凹槽(图中未示出); 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以及二极管130三者在第三方向Z上的位置相对应,第三方向Z为光伏组 件10的厚度方向。如此,可通过设置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可提高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 150在二极管130所在区域的的散热能力,可利于二极管130的散热,降低二极管130的损坏 率。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封装层140的材质为胶膜材料,或者为胶膜材料和绝缘导热材料 的混合物。 [0053] 进一步地,胶膜材料可为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简称EVA)、乙烯‑辛烯共聚物 (简称POE)、聚乙烯醇缩丁醛(简称PVB)、硅酮胶、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简称EBA)中的一 种,绝缘导热材料可为氮化硼、氮化铝、氮化硅、氧化铝、氧化锌、氧化铍、二氧化硅等陶瓷类 材料。 [0054]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光伏组件10还包括第一接线和第二 接线,第一接线和第二接线沿第二方向Y的两侧,第一 接线中最靠近第一接线连接,第二接线中最靠近第二接线连接;第二方向Y垂直于第三方向 9 9 CN 116779702 A 说明书 7/7页 Z,第三方向Z为光伏组件10的厚度方向。如此,可实现第一接线和第二接线] 进一步地,第一接线中最靠近第一接线b连接,第二接线中最靠近第二接线] 进一步地,第一接线和第二接线的一侧,第一接线和第二接线,可减小第一接线和第二接线的体积以及灌封胶的使用量,从而可降低光伏组件10的成本。 [0057] 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系统,包括根据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 的光伏组件10。 [0058]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系统,包括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10,通过 使多个二极管130封装于光伏组件10内部,一个二极管130与一个电池单元121并联,当电池 单元121内的子电池1211被遮蔽时,利用二极管130可将对应电池单元121旁路,从而避免发 生热斑效应,保证光伏组件10的正常使用;另外,每一电池单元121包括至少一个子电池 1211,当一个或多个子电池1211被遮蔽时,二极管130仅将对应的电池单元121旁路,也就是 说,被遮蔽的子电池1211所在的电池单元121中的所有子电池1211不工作,这样,可减小不 工作的子电池1211的数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保证光伏组件10的输出功率。 [0059] 另一方面,无需设置多个接线盒来容纳和保护多个二极管130,从而可减小光伏组 件10所占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降低光伏组件10的制作成本;另外,可减小光伏组件10开 接线孔的数量,降低光伏组件10因水汽侵扰发生封装失效的几率,保证光伏组件10的结构 强度。 [0060] 综上分析,本申请可提高光伏组件10的可靠性,延长光伏组件10的使用寿命,进而 可提高光伏系统的可靠性,延长光伏系统的使用寿命。 [0061]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 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 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62]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 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 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 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10 10 CN 116779702 A 说明书附图 1/4页 图1 11 11 CN 116779702 A 说明书附图 2/4页 图2 12 12 CN 116779702 A 说明书附图 3/4页 图3 13 13 CN 116779702 A 说明书附图 4/4页 图4 14 14
2、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加。
3、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4、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用于抑制补体因子B表达的siRNA、其缀合物和药物组合物及其用途.pdf
2025-2026年高考文科数学真题汇编:解三角形高考题老师版.doc
2025-2026年高考文科数学真题汇编:解三角形高考题学生版.doc
2025-2026年高考文科数学真题汇编:立体几何高考题老师版.doc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